對于父母來說,孩子就是心頭肉。平時哪怕是孩子蹭破皮,父母都得心疼好半天。要是聽說孩子在學校被人欺負了,那還了得。父母既傷心又憤怒,恨不得沖上去給孩子出口氣。
但孩子之間發(fā)生矛盾,父母務必理智對待。若是采取“以暴制暴”得方法,不僅會讓暴力升級,惹火上身,更會影響雙方孩子得健康成長。
01.以牙還牙不可取
前段時間,南京得一位父親得知兒子在幼兒園被同班同學戳傷,便怒氣沖沖跑到對方家中討說法。
期間,他情緒激動,甩了對方孩子一巴掌,導致孩子直接摔倒在地,還在沖突中,推倒了對方家中得老人,致老人腿部骨折。
事后,這位家長不僅遭受輿論批評,也將面臨法律得懲罰。
家長心疼孩子,這本是人之常情。但處理孩子之間得矛盾時,家長若是反應過度情緒失控,只會讓矛盾激化,進而引發(fā)更大得沖突。
正所謂,冤冤相“暴”何時了。當雙方發(fā)生沖突時,即使是成年人,也很難保持理智。更何況小孩子下手沒有輕重,很難把握分寸。試想,若是孩子受了欺負,剛好手上有鉛筆刀,他拿起這些工具反擊,后果將不堪設想。
因此,孩子之間發(fā)生矛盾,家長要先冷靜下來,先找學校來處理這件事,如果學校也處理不了,那通過法律手段來解決也是可以得,但以暴制暴,以牙還牙,只會讓事情變得更失控。
02.責備孩子不可取
有些父母聽到孩子玩具被搶了,或是受欺負了,第壹時間就是斥責孩子。
“哭什么哭,有本事?lián)尰貋?。?/p>
“他打你,你就任由他打,就不會還手么?”
“你連他都打不過?怎么這么沒用”。
可能父母只是怒其不爭,或者是調(diào)侃,但對孩子來說,卻如同在傷口上撒鹽,會認為被欺負是自己得錯誤,是自己“沒用”。
有些孩子會因為陷入自責當中,為自己得膽小怯懦感到自卑,面對霸凌事件更加不敢發(fā)聲。也有些孩子可能會因此走向另一個品質(zhì)不錯,認為“打贏了才能解決挨打問題”,選擇用拳頭來避免被傷害,進而讓沖突愈發(fā)嚴重。這對孩子得身心健康發(fā)展都不是一件好事。
而且,如果父母總是這樣責罵孩子,會失去孩子得信任和依賴。孩子以后再受人欺負,寧愿自己默默承受,也不愿意告訴父母了。
03.安撫孩子是關鍵
有些父母認為小孩子之間打打鬧鬧不足為奇,對孩子得抱怨不當回事。
“沒關系,他不是故意得。”
“一個玩具有什么好搶得,你讓給他就是了?!?/p>
“既然他已經(jīng)道歉了,那你就原諒他吧?!?/p>
孩子受到欺負后,求助于父母,是希望自己得委屈被爸媽看見,希望得到爸媽得關心和呵護。
若是父母不僅不給孩子“撐腰”,還總是一副無所謂得態(tài)度,這只會讓孩子認為父母并不能保護自己。
所以,當他愿意跟你講述被欺負得情形時,父母要多感謝對創(chuàng)作者的支持孩子得內(nèi)心感受。父母可以抱抱孩子,認真傾聽,了解事情得經(jīng)過,并輕聲安慰他。
“他打到你這里了是不是,還疼么?”
“不用怕,你現(xiàn)在很安全。”
“這不是你得錯。”
“別擔心,爸爸媽媽會跟你一起解決這個事情。”
讓孩子從父母得關切中感受到被保護,心理得到慰藉,才能讓孩子重新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。
04.教孩子如何解決矛盾
父母平時要注重教孩子區(qū)分什么是打鬧逗笑,什么是欺負,并引導孩子學會如何保護自己。
比如借助繪本故事,告訴孩子如果玩具被搶了,或者當對方傷害了自己,一定要及時制止對方??梢杂脟烂C警告得話語來震懾對方,讓對方知道自己是不好惹得。
“你再推我,我就生氣了!”
“你打到我了,很疼,你要跟我道歉!”
“你不能搶我得玩具,如果你不還我,我就告訴老師!”
如果對方仍不依不饒,那就及時求助老師,讓老師來處理。
父母要鼓勵孩子通過正確得渠道來處理矛盾,維護好自己得權利。就像被壞人欺負了,可以尋求警察得幫助,在學校受委屈了,也可以尋求老師得幫助。
同時,家長可以向老師了解事情得來龍去脈,必要時,請老師和學校出面進行協(xié)調(diào),維護好孩子得權益。
有些孩子可能比較膽小,被威脅說“不準告訴老師和爸媽”,于是就忍氣吞聲了。父母要多加留意,告訴孩子如果受了委屈,就一定要第壹時間求助家長和老師,因為家長永遠是他得后盾。
家長還可以與孩子做角色扮演感謝原創(chuàng)者分享,模擬相關得情境,引導孩子逐步成為一個內(nèi)心強大得人。
當孩子遭遇沖突,一味地用“打”來反擊,很可能會讓孩子之間得小摩擦上升為兩家人得“大矛盾”。作為父母,應該理性地看待孩子之間得摩擦,保護孩子得同時,也要注意避免矛盾激化,引發(fā)糾紛。更重要得是,家長應該以身作則,教會孩子樹立規(guī)則意識,引導孩子采取正當途徑解決矛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