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一年多來,民信貸母公司中融民信變得越發(fā)神秘了。在此之前,其董事長付東海頻頻現身,出現在公司有關的各種公開活動中。但自2016年中旬以后,便很難再見到其為公司站臺。2018年公司年會,以及最近民信獲得某品牌 2017年度金融科技品牌獎 等重要活動中,也未見報道中提到他的名字。
難道是這位董事長 玩失蹤 了?當然不是。早在2017年中旬,付東海便出現在了新華網的一則報道中,只不過他換了個身份,為美農資本控股董事長,與中融民信并無關系。由此推斷,付東海與中融民信之間的關系似乎發(fā)生了重大變化,網上亦有傳言說付東海已將大部分股份出售。同時有證據表明,這位董事長還有可能是公司的 超級放款人 ,而業(yè)績連年虧損,逾期率奇高、巨額發(fā)標等問題,更讓中融民信頭頂疑云重重。
信用記錄堪憂,兩年虧損五個億
我們還是先從突然低調的董事長付東海說起。據公開信息顯示,付東海曾任河南欒川縣政協(xié)常委、七屆工商聯(lián)副等職務,是欒川當地的著名企業(yè)家,2007年后將經營重點轉向金融服務領域,并于2012 年創(chuàng)立了中融民信。
應該說,這位董事長在金融領域的嗅覺很靈敏,但從中融民信的業(yè)績來看,卻很平淡無奇。公司成立至今,其主打產品民信貸的目前的累計成交額不到70億,注冊用戶不到150萬人。而且,從天眼查可知,中融民信這家公司麻煩真不少,信用記錄堪憂。
但是,更嚴重的問題還出在其業(yè)績上。據互金協(xié)會的互聯(lián)網金融登記披露服務平臺顯示,截至2017年6月30日,中融民信的項目逾期率達到了16.66%,金額逾期率達8.7%,逾期金額3.93億,在已接入官方信批的104家平臺中,中融民信的項目逾期率和金額逾期率分別排在第一和第二名。
同時,中融民信還陷入了巨額虧損的陷阱。數據顯示,中融民信2016年營收3.15億,但由于銷售和管理費用等支出較高,2016年凈虧損達2.76億。比2015年時的凈虧損2.45億進一步擴大。2017年的數據目前還未披露,業(yè)績情況尚不得而知,但在互金行業(yè)進入嚴監(jiān)管的大勢之下,加之高企的逾期,其業(yè)績恐不容樂觀。
而在業(yè)績連年巨虧的背后,中融民信還存在著更大的問題。
董事長化身 超級放款人 ,引來假標質疑
這還是要從那位突然低調的董事長付東海說起。據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,至少十余起民間借貸糾紛案件中有付東海的大名。也許有人會說,中融民信從事P2P行業(yè),逾期率如此之高,涉及到這類案件也很正常。
但反常之處在于,在這些案件中,付東海并不是以中融民信董事長的身份出現的,而是一名自然人。在相關文書中,對付東海身份的介紹頗為 無厘頭 ,有的寫個體戶,有的寫無固定職業(yè),還有的甚至寫無業(yè),真不知這些判決書當初是怎么寫的,讓堂堂董事長情何以堪?
但,這還不是故事的關鍵, 超級放款人 才是。
什么是 超級放款人 呢?根據監(jiān)管層的定義,是指對于由網貸機構高管或關聯(lián)人根據機構的授權,與借款人簽訂借款合同,直接放款給借款人,再根據借款金額在平臺放標,將債權轉讓給實際出借人的 超級放款人 模式的債權轉化,由于其可能導致網貸機構虛構標的、將項目拆分期限錯配、直接或間接歸集出借人資金等行為,應當認定為違規(guī)。
根據相關判決書顯示,付東海正是中融民信的 超級放款人 。
超級放款人 暗藏的風險,上文已經指出。網絡上此前曾有文章指出,民信貸債權多有造假,可見也并非空穴來風,董事長成了 超級放款人 ,難免被人質疑。而從目前民信貸發(fā)布的標的來看,也存在嚴重問題。
限額令 成擺設,借款企業(yè)自擔保太奇葩
據民信貸發(fā)布的標的信息顯示,有多家企業(yè)的融資額均大幅超過監(jiān)管層所規(guī)定的 限額令 ,比如一家名為 西藏****公司 的借款企業(yè),在民信貸共發(fā)標的至少25條,每個標的融資額均為100萬,總額高達2500萬元。
根據觀察君查證,這家公司名為西藏豪業(yè)資產管理有限公司,法人李新,通過天眼查可知,這位李新與付東海之間還有著錯綜復雜的關聯(lián)關系。
這樣的公司不只有一家,比如還有一家名為中融盛國際融資租賃(天津)有限公司的借款企業(yè),至少借款高達1100萬元。
顯然, 限額令 在民信貸已成為擺設,而更奇葩還在于這些巨額借款的擔保問題。比如中榮盛國際這家公司所發(fā)布的標的,其資料上寫明, 法人股東為此筆借款提供全額擔保,公司法人同時提供無限連帶擔保責任 。
通過詳情介紹的上下文可知,這里的 法人股東 指的是借款企業(yè)的法人股東。
觀察君考察過的互金平臺已經不少,見過平臺自擔保的,可還真沒見過這種讓借款企業(yè)自己給自己擔保的,孤陋寡聞啊。如果借款企業(yè)出了什么狀況,民信貸用什么來保障投資者的權益呢?細思極恐。
寫到這里,相信投資者對民信貸和中融民信應該有了一個基本判斷,在寫這篇文章前,觀察君曾致函民信貸求證文中相關問題,但未得到回復,倒是相關借款企業(yè)的工商信息隨后便在官網上神秘消失了。可見,籠罩在這家企業(yè)頭頂的神秘感越發(fā)濃重了,其中暗藏的風險,投資者還是自己判斷吧。